“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3.6億人受到干眼癥狀的困擾。當下,干眼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
近日,第十一屆全國干眼學術會議(2025 CDEC)在京盛大召開。會議期間,《醫師報》專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常務副院長袁進教授。袁進教授指出,干眼是近年來臨床最常見的、影響視覺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眼表疾病。

袁進教授
“早些年前,我們提到干眼或干眼癥,更多強調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出現腺體分泌功能改變從而發生的干眼,即老年群體是干眼的高發人群,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干眼的臨床發病趨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呈現出全年齡段覆蓋、發病機制多樣、地域差異等三大特點。
無論是國際淚膜與眼表學會(TFOS)今年最新發布的DEWS III?(?《TFOS DEWS III干眼管理與治療報告》,還是國內最新的《中國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4年)》,都明確定義:干眼的核心病因包括淚膜不穩定與高滲、眼表炎癥與損傷及神經感覺異常,并將抗炎治療納入干眼治療規范,這也標志著炎癥控制成為預防干眼發生、阻斷干眼持續進展的重要治療切入點。袁進教授指出,作為嚴重影響我國眼健康的疾病,干眼防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應對其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從“對癥治療”向“對因治療”轉型
實現干眼防治“價值醫療”
顧名思義,干眼是由于淚液分泌減少和淚膜穩態喪失所致,并伴有炎癥反應。在國內還沒有治療型藥物之前,臨床上會選擇使用人工淚液維持眼表濕潤。“然而,人工淚液并不能從根本上對干眼,特別是伴有炎癥的干眼進行有效控制。”袁進教授指出。
同時,既往研究也指出,即使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仍有60~70%干眼患者的癥狀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其中約30%患者病情會持續進展,最終進展為中重度干眼。因此,應推動干眼防治從“對癥治療”向“對因治療”轉型,打造防、治、管、康一體化閉環。
破解臨床防治難點
構建干眼防治“系統工程”
“臨床上,干眼患者的訴求可簡單歸結為三點:一是希望在短時間內控制癥狀,減少干眼對生活、工作的影響;二是希望治療后不會反復發作;三是希望干眼不要使視覺質量持續下降。而患者的需求,也映射出臨床防治的難點。”
袁進教授表示,干眼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在診斷環節,要通過全新診斷技術與經典診斷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早期判斷炎癥在眼表是否發生及嚴重程度;在治療環節,應探尋患者發生干眼的核心病理機制,并基于臨床炎癥分型、分級標準,為患者制定行為干預、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干預相結合的全鏈條個體化治療方案,快速緩解癥狀。
“干眼的危險因素可能在患者身邊持續或間斷性反復出現,這也導致干眼具有鮮明的慢病特征,應在治療中引入慢病管理理念,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密切隨訪,使治療效果持久、穩定。因此,在長期管理環節,應采用主動健康模式。”
袁進教授指出,主動健康模式強調,要將具有慢病特質的疾病干預延伸到院前和院后——院前通過早期篩查,對高危人群和輕度干眼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引導中重度干眼患者前往醫院接受專業醫療干預;院后則通智能化慢病隨訪模式,以最小的投入幫助患者獲得最大獲益,以最安全的措施幫助患者獲得最持久的療效,從而實現臨床醫生追求的價值醫療。
·摒棄“兩大誤區” 重獲清晰視界
臨床上,干眼患者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一部分認為干眼是小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從而忽視早期治療;另一部分則因干眼‘無法徹底治愈’的錯誤觀念而產生焦慮情緒,甚至放棄治療,從而進一步影響工作、生活。”
袁進教授指出,“事實上,干眼患者應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并以高度的依從性嚴格執行治療方案、隨訪計劃,這樣才能在醫生的幫助下,重新恢復眼健康,擁有清晰視界。”
靶向干預 精準抗炎
“里程碑式成果”開啟中國干眼治療新時代
“研究顯示,炎癥是干眼發生的核心原因,也是干眼進展和病情加重、復發的關鍵因素。”袁進教授表示,“總體來講,臨床上針對不同類型干眼患者使用抗炎藥物的核心指征有二,一是判斷眼表是否有炎癥激活;二是判斷前一階段治療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0.05%環孢素滴眼液
干眼抗炎治療的一線藥物
袁進教授介紹,抗炎藥物主要分為眼用激素、非甾體抗炎藥和免疫抑制劑三大類,其中,激素類藥物可作為短期“突擊治療”使用,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多種眼部并發癥;非甾體抗炎藥抗炎效果較弱,僅作為輔助治療策略;而免疫抑制劑,則是目前臨床上干眼抗炎治療的一線選擇,0.05%環孢素滴眼液(II)是其中的代表性藥物。基礎研究顯示,T淋巴細胞是干眼炎癥中重要的效應細胞,而低濃度環孢素可靶向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并誘導已經活化的T淋巴細胞發生凋亡,起到靶向干預的作用。
精準抗炎
提高干眼治療有效率
2020年,國內首款治療干眼的環孢素眼用制劑——茲潤?0.05%環孢素滴眼液(II)正式上市。其采用全球獨家的Ailic-Tech專利技術制作成納米微乳劑,具有澄清透明、熱力學穩定、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
“隨著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進入臨床,不僅真正意義上使中國干眼治療進入‘精準抗炎’時代,也有力推動了我國干眼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提升,減少了干眼持續發生給患者帶來的經濟負擔。”袁進教授指出,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在原研藥的基礎上對劑型上進行重大的突破創新,進一步提高了藥物在眼表使用的利用率和舒適性,從而提升了患者用藥依從性。
作為首批使用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的單位,袁進教授團隊發現很多干眼患者在使用該藥結合其他治療后,極大減輕了干眼對生活帶來的困擾,也大幅降低了輕度干眼發展為中重度干眼的風險。
安全性良好
有效應用于干眼疾病的長期治療
“干眼抗炎治療往往需要持續3~6個月,一些重度干眼患者的治療周期甚至長達1~2年,且緩解后還有可能反復發作。因此,除有效性外,藥物安全性也受到醫患雙方的高度關注。”
袁進教授表示,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及真實世界研究都已證實,在0.05%環孢素滴眼液的長期應用過程中,未觀察到和藥物直接相關的嚴重并發癥,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一過性刺激等癥狀,但多數患者能夠接受,并在持續使用后,癥狀得到逐步緩解。
Ⅳ期臨床研究顯示,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治療6個月后,干眼程度減輕的患者比例為54.2%,總體不良反應率僅7.4%。“可見,0.05%環孢素滴眼液在長期應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醫生可以放心地將其作為一線治療藥物,應用到干眼長期的抗炎治療中。”袁進教授介紹到。
作為《中國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袁進教授不僅帶領團隊,系統總結了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的臨床應用策略,也通過學術會議將臨床經驗和同道進行交流,同時形成專家共識和指南,向全國同道推廣。“可以說,國產0.05%環孢素滴眼液進入臨床實踐,是中國干眼治療的里程碑式成果!”
全鏈條干預 產學研協同
緊扣干眼慢病特質與臨床需求
“在干眼抗炎藥物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于能否對炎癥進行全鏈條、多靶點的干預,從源頭上抑制炎癥激活,實現干眼精準治療。”袁進教授指出,作為影響近3.6億人的公共健康問題,推動干眼防治體系化升級,需以“全鏈條干預、產學研協同”為核心,緊扣干眼慢病特質與臨床需求。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系列基礎研究,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多因素危險環境會造成氧化應激,導致角膜和結膜上皮細胞泛死亡,從而啟動干眼炎癥并協同炎癥放大,系列研究已在國際眼科基礎研究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IOVS上連續發表了6篇文章。
在該研究的基礎上,袁進教授團隊提出針對早期細胞功能改變進行抗炎干預,從而和低濃度環孢素等下游抗炎藥物,組成針對炎癥性干眼的全鏈條精準靶向治療策略。并在新型抗炎藥物和眼部藥物遞送系統的研發方面有所斬獲。
“將來,我們也希望和廣大眼科創新醫藥企業共同探討新型眼表藥物遞送系統和新型靶點候選藥物的成藥性,推動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從基礎到臨床到轉化的鏈條,為干眼抗炎治療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袁進教授說。
結語
袁進教授表示,在干眼的防治中,首先應積極地推動慢病管理模式落地;同時錨定干眼治療以“精準抗炎”為核心,推動診斷技術、治療方案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另外,要加速新型靶向藥物與高效遞送系統的研發轉化,縮短治療周期、提升療效;還要兼顧和強化產學研協同,構建從基礎研究、藥物研發到臨床普及的完整生態。只有這樣,方能滿足民眾眼健康的需求,筑牢國民眼健康的安全防線。
來源:醫師報

【廣告】免責聲明:本內容為廣告,不代表蚌埠新聞網的觀點及立場。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之一切權力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蚌埠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對此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