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發布客戶端訊(融媒體記者 顧楷 通訊員 武志龍) “創新驅動發展,合作共贏未來。此次活動期間,六項關鍵技術合作意向協議正式簽署!”近日,固鎮縣委人才工作局會同科技等相關部門,邀請11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66位本地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舉辦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對接會。會上,4家高校、科研院所與本地相關企業圍繞生物新材料、綠色食品、電子科技等簽訂合作意向協議6項,有效促進了人才智力支撐和企業技術需求的精準對接。
從人才交流對接到項目共贏合作,今年6月以來,我市聚焦“雙招雙引”和產教融合,大力開展“人才蚌埠行”等系列活動,累計邀請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29所高校的540余名專家學者及青年學子來蚌,共舉辦對接交流活動33場,在深化校地合作、推動產學研協同、促進青年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蚌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搭建合作平臺
校地聯動“雙向賦能”
“蚌埠是一座有溫度、有活力的城市,我們愿意發揮在學科專業、人脈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尋求與蚌埠在政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等領域對接合作。”在上個月舉辦的“中國科大校友蚌埠行”活動中,來自科研、產業、金融等領域的中國科大校友走進我市高校、企業及創新館等地考察,親身感受蚌埠深厚的文化底蘊、強勁的創新動能、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我市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識。
高校與地方雙向奔赴、雙向賦能、雙向發展。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實地考察、專題座談、共建基地等多種形式,推動校地、校企深度對接,不斷取得新進展。特別是上個月,市、縣兩級依托暑期人才行活動持續深化校地合作,分別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安徽理工大學化工與爆破學院等29所省內外高校學院建立聯系,打通了校地合作對接通道。
一個多月來,我市對接聯系了一批重點高校,邀請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專家教授來蚌考察,推動高校與中電科思儀簽訂3項聯合育才協議,校企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通過鄉情、校友情紐帶成功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取得聯系,組織師生來蚌參觀園區和重點企業,并參加校企合作與人才引育交流對接會;邀請安徽師范大學校領導走訪調研,與安徽師范大學圍繞共建“人才工作站”、加強引才育才合作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一個個平臺、一場場活動,讓更多高校人才能夠走進蚌埠、深入了解蚌埠、愿意留在蚌埠,為蚌埠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精準對接需求
產學研成果加速落地
電子信息產業是高新區主導產業之一。今年以來,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聯合區直相關部門,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主動摸清家底,全面了解區內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人才需求,并瞄準長三角發達城市,逐個分析合肥、南京等城市重點高校研究方向,尋找與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契合點,最終確定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目標院校,打開了合作新局面。
校地合作是聯結高校科研資源與地方產業需求的關鍵紐帶,是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也是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邀請高校畢業生、優秀校友來蚌參加產才對接、訪企交流等活動,積極宣傳推介蚌埠市“雙招雙引”政策,充分挖掘投資、合作和項目落地機會,累計摸排項目線索7條,“AI智能嗅覺芯片”項目、“大面積WO3-NiO電致變色玻璃關鍵材料與技術轉化”項目、“類維生素左旋肉堿綠色合成”項目等均在有序對接中。
今年,我市還積極邀請高校專家教授來蚌座談交流,深化校企協同技術攻關,推動中國海洋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與我市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化工、綠色食品等重點領域產業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9項,擬柔性引進高校專家教授16名,其中東南大學聯合我市企業開展智能傳感領域技術攻關,計劃申報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有效解決了企業創新發展難題。
引育青年人才
激活創新創業活力
“車間的智能化設備提高了生產經營效率,提供了更多靈活崗位,引來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上個月,五河縣委人才工作局會同團縣委等相關部門,邀請合肥工業大學青年人才實踐團走進蚌埠安徽豪悅服飾公司、華芳五河紡織公司參觀生產車間,企業負責人熱情地向實踐團的青年們介紹了企業智能化生產轉型場景、市縣就業政策和人才服務保障措施,深深吸引了前來參觀的青年人才。
產業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載體,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六大新興主導產業和六大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組織南京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的52名優秀學子來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沉浸式感受我市產業創新活力和人才發展生態,引導青年人才來蚌創新創業。同時,組織專家學者及青年學子暑期來蚌參觀希磁科技、深藍航天、豐原集團等重點產業企業,收集高校人才信息500余條,其中D層次以上12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115人。
從高校資源導入到項目落地生根,從技術攻關到青年人才扎根,“人才蚌埠行”等活動已經成為我市深化校地合作的金字名片。下一步,我市將持續跟蹤合作項目,定期收集人才就業和產學研合作需求,健全完善校地院企合作對接機制,常態化邀請省內外高校來蚌交流對接,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努力吸引和促進更多青年學子來蚌創新創業,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幸福蚌埠蓄勢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