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鋪翠,黛瓦映愁。初冬的固鎮縣湖溝鎮姚集村,暖陽遍灑硬化村道,串起萬家煙火,老街巷陌間,懷舊小品與斑駁磚墻相映,文化廣場上,孩童嬉笑聲與千畝良田旁的羊咩聲交織。這座承載近兩千年歷史的村落,正以 "景業共生" 的創新實踐,繪就村美民富的新時代畫卷。

規劃接地氣。鄉村要美,規劃得先合民心。姚集村黨支部書記劉德松指著村委會墻上的規劃圖說道。為打破"千村一面",村里組建由鎮村干部、規劃師、老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規劃專班,把會議室搬到田間地頭。
三個多月里,30 余場 "田埂座談會" 開在村口塘邊、地頭壟上,專班走訪 200 多戶村民,收集保留老井、修復古宅 ,發展養殖等 87 條 "金點子"。在尊重村落肌理與歷史文脈的前提下,專班創新提出 "以景帶村、以村促業" 路徑,既留住白墻黛瓦、小橋流水的鄉土韻味,又預留產業園區、服務驛站等現代功能空間。如今,古宅變身鄉愁記憶館,閑置空地建成 "五小園",規劃圖紙已精準落地為實景畫卷。
共建聚合力。“這碓窩是李大爺捐的,那犁耙是王嬸家傳的,每件老物件都藏著村史。” 姚集記憶館旁,志愿者姚大姐正向游客講解。為讓藍圖變為實景,村里成立 "黨員帶頭 + 群眾參與" 的志愿服務隊,村民主動化身 "家園化妝師"。
干群同心推動環境蝶變,累計清理柴草垛300余座,砌筑 "五小園"1200 余平方米,拆除危房舊屋55間,村民自愿騰出閑置祖宅,建成集老物件展示、民俗體驗于一體的 "姚集記憶館",30 余件捐贈品成為鄉愁 "活化石";老街沿線打造 10 處景觀小品,融入農耕文化元素,既留傳統韻味又具現代氣息,成了周邊群眾打卡的 "網紅點"。
產業結金果。"環境美了,更要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姚集村兩委深知,美麗鄉村既要 "面子亮",更要 "里子實"。村里精準盤活閑置資源打造休閑步道400米,新增綠化 6700 平方米,安裝50 盞路燈,同步建成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村民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健身、就近讀書。
依托秸稈草料資源優勢,姚集村遵循湖溝鎮 "一村一品一特色" 要求,培育養羊 150 頭以上規模戶 40 余戶、養牛大戶 3 戶,形成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特色養殖集群。“去年光養羊就收入30多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養殖戶劉續春喜笑顏開。2024年,姚集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實現環境顏值與經濟價值雙向躍升。

治理增活力。如今的姚集村,鄰里矛盾糾紛顯著減少,志愿服務參與率大幅提升,"黨建引領 + 村民自治" 機制深入人心。村里每月開展 "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 村民議事廳、道德評議會成為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的 "金鑰匙"。
“以前村里事都是干部說了算,現在大事小情都要商量著來。” 村民姚大爺坐在門前石凳上,望著整潔的村莊感慨,“環境美了,產業旺了,大家心更齊了,現在俺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通訊員:單永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