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發布客戶端訊(融媒體記者 何沛)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春日的蚌埠,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今年4月初,固鎮縣谷陽城遺址公園40余個品種、15萬余株櫻花盛放,如夢似幻。哪吒模仿秀、漢服游園等精彩活動同步上演。清明小長假首日,5.8萬余名游客沉醉在這浪漫的“花海之約”中。這一場春日盛會,正是蚌埠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也是這座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征程的有力見證。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蚌埠依靠得天獨厚的山水人文資源,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速度與質量實現“雙提升”,以創新之筆在文旅融合的藍圖上勾勒出令人矚目的發展軌跡,“淮畔明珠”愈發璀璨奪目。
謀篇布局,構筑文旅新格局
從大禹治水的古老傳說到科技創新的現代演繹,從楚漢烽煙的沉浸式體驗到小龍蝦點燃的夜經濟……如何挖掘文化“富礦”,擴大旅游“留量”?蚌埠深知,文旅資源整合的重要性。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綜合優勢,蚌埠精心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動。前兩屆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動一經推出,便迅速“破圈”,成功引發現象級關注。傳統民俗在現代舞臺上華麗回歸,國潮風文創市集遍地開花,這些極具特色的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為蚌埠文旅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2023年,蚌埠以5590萬人次游客接待量、413.68億元旅游收入交出亮眼答卷,同比增幅達70%與78%。這一躍升背后,是“節慶矩陣+政策賦能+區域協作”的三重引擎驅動。
“單點突破”到“全域共振”,2024年第二屆“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跟著演藝去旅行暨蚌埠之夜,與蚌埠市第二屆文化旅游美食季活動相互呼應,50多個大項、幾百個小項活動貫穿四季。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蚌埠先后出臺《蚌埠市數字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關于大力提振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政策措施的通知》,并調整《蚌埠市產業扶持政策清單》等形成組合拳,為“文旅+”跨界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蚌埠深入挖掘大淮河、大遺址、大涂山等特色資源,不斷積蓄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勢能。龍子湖景區文旅綜合體建設、大型沉浸式主題樂園等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23.63億元。從“春賞花、夏戲水、秋品果、冬滑雪”的產品矩陣到“跟著賽事去旅行”,城市吸引力持續釋放。在長三角一體化框架下,蚌埠的開放格局更具張力:與寧波的“游客互送”協議激活長三角短途游市場;“靚淮河”與“大黃山”文旅聯盟,實現兩地資源互補;以皖北文旅聯盟“盟主”身份,串聯6市4縣文旅資源,推出跨區域精品線路。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方式,蚌埠走進上海、南京等多地,實現了區域城市之間的互惠互利、游客互送、線路互動、節會互參的良好格局。去年,蚌埠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815.78萬人次,同比增長5.25%;國內旅游花費442.97億元,同比增長10.39%。
“在政策加持與資源優勢疊加下,近年來,蚌埠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文旅服務能力,切實提升了蚌埠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文旅融合發展的步伐更加后勁十足。”市文旅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清明時節,谷陽城遺址公園游客如織。 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跨界融合,催生文旅新場景
從淮河奔涌間感悟雄渾氣魄的“淮畔尋源”,到古老傳說里體會蚌埠文化的古韻悠長,從街巷弄堂中品味煙火日常的“蚌埠逸趣”,到鄉村田野間邂逅白墻黛瓦的田園風光……蚌埠如何深挖文旅潛力,讓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在實踐中,蚌埠積極探索“文旅+”跨界融合模式,全力打造更多獨具特色的城市文旅新場景。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蚌埠的梨花迎來盛開期,眾多游客紛至沓來。五河縣溝東村的第十二屆梨花節,作為春日最美的節慶之一,以梨花為主題,不僅展示了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還融合了豐富的文化、美食與娛樂元素,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共享春日盛宴。“近年來,五河縣憑借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打造出梨花節、清明廟會、龍蝦開捕、螃蟹節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據五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以花為媒、以節促旅,著力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文化、大旅游產業。
在蚌埠,山、河、湖、城皆可串珠成鏈。禹會區憑借背靠涂山、毗鄰淮河的天然優勢,精心打造環涂山民宿集群。錯落有致的民宿點綴在山水之間,吸引著游客前來度假休閑,不僅壯大了文旅產業,更帶動周邊鄉村的經濟發展。
蚌山區的阿財老鋪美食街區,以重現百年老街風貌為筆,“蘸取”夜市經濟與蚌埠非遺展演的濃墨,“繪就”夜間消費的繁華盛景,成為市民與游客紛至沓來的潮流打卡地,沉浸式體驗蚌埠的市井煙火。向云端·非常道鐵路微公園以獨特的鐵路文化魅力吸引大批市民前來觀光打卡,成為城市旅游發展的新亮點。篾匠街、禹薈里·張公山美食城等特色美食體驗街區,為游客提供更多消費體驗。五河縣工文旅攜手共進,打造現代牧業研學基地。現代化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新奇的研學場所。體文旅協同發展,活力四射的體育賽事成為吸引游客的新引擎,吸引更多體育愛好者前來觀賽、旅游,帶動城市消費增長。紅文旅傳承延續,深挖蚌埠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精神融入旅游線路,讓游客在追尋紅色足跡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開啟紅色旅游新征程……
從單一觀光到多元共生,更多蚌埠文旅新場景包含了美食、音樂、賽事等諸多元素、提供了多樣化的出游體驗,有力彰顯著幸福功能,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IP賦能,繪就文旅新圖景
從“禹娶涂山”“禹會諸侯”的千古傳說里喚醒“大禹傳奇”的文化記憶,到因《哪吒之魔童鬧海》熱播后固鎮劉集鎮九灣搖身變為“潮吒新地”;從“楚漢風華”的金戈鐵馬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到莘莘學子開啟“學史啟智”的研學篇章……蚌埠手握大禹文化、雙墩文化、哪吒傳說、楚漢故事等熠熠生輝的文化IP,究竟如何將其轉化為文旅發展的強勁動力?在探索的道路上,蚌埠秉持文化賦能理念,精心勾勒出獨具魅力的城市文旅新圖景。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禹會區舉辦民祭大禹典禮,強化公眾對大禹精神的認同;蚌埠學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禹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大禹文化;“靚淮河”工程將淮河治理與大禹治水精神結合,成為新時代的“大禹治水”典范;2024年6月,在大禹文化、宋韻文化傳承發展交流會上,形成了“大禹文化 蚌埠共識”,讓大禹文化成為蚌埠的一張閃亮名片。
固鎮縣垓下遺址公園通過開發VR互動、漢服體驗等項目,運用3D藝術畫、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場景體驗等科技,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文化之旅。“垓下遺址考古探秘研學之旅”成功入選2025“春學江淮 研讀安徽”春季研學旅游精品系列線路,還入選“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固鎮縣還依托豐富的研學旅游資源,推出10多個經典研學主題系列,讓文物“活”了起來。
“今年,蚌埠將重磅推出首屆大禹文化節,同時舉辦第三屆文旅美食季活動,通過整合全域旅游資源,打造‘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的文旅品牌。”據市文旅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蚌埠市首屆大禹文化節包括文化活動、經貿活動等,將助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擦亮“淮河文化之都、大禹文化之鄉”的城市名片。
當大禹精神注入城市肌理,當楚漢風云邂逅數字科技,當傳統節慶嫁接現代消費,蚌埠正以文化基因的重構,實現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跨越。蚌埠正用文旅融合發展的探索揭示:文旅融合不僅是經濟的“增長極”,更是城市軟實力的“鍛造場”——在這里,每一條街市都跳動著時代脈搏,每一場節慶都講述著文化自信,每一次創新都在為“淮畔明珠”增添新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