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我們深化農村改革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連日來,全市“三農”戰線干部群眾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大家紛紛圍繞全會精神暢談體會、謀劃工作,鄉村發展呈現新氣象。
市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科長汪潔表示,農業農村改革在《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占的分量很重,《決定》專門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為新征程上推進農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據。
“我們將繼續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同時,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產業聯動、就業帶動、改革促動,構建更加穩健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汪潔說。
新時代的農村改革實踐,正源源不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釋放新活力、注入新動能,讓希望的田野活力迸發。懷遠縣徐圩鄉盛世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尚躍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通過‘一戶一塊田’改革,零碎的土地變成一塊大田,更好利用規模流轉和機械化作業。”
在皖北水鄉五河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起熱烈反響。2021年,五河縣獲批建立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區,這也是我省此次獲批的唯一一個試點。圍繞鄉村產業發展機制、數字鄉村發展機制、促進農民增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等方面,五河縣大膽改、深入試,探索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模式。
五河縣委農業綜合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善遠認為,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應全面掌握農村綜合性改革內容及要求,繼續對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帶動能力強的環節和領域以及能夠盡快建設的項目擴大有效投資,不撒“胡椒面”,真正把綜合改革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資金最大效用,確保農村綜合性改革順利開展與落實,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抬頭是畫,入目是景,這便是盛夏時節的龍子湖區李樓鄉賈庵村。這幾年,龍子湖區李樓鄉賈庵村聚焦山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讓更多人記住鄉村之美。龍子湖區李樓鄉賈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欽祥曾說:“作為一名村支部書記,我將帶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村內各項工作的強大力量,堅持黨建引領,主動擔當作為,大力推進省級中心村和美鄉村建設,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此,淮上區沫河口鎮鎮長童俊杰說,我們將在黨建引領、一組一會、五治融合的帶動下,不斷探索出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吸引要素下鄉、人才下鄉,促進城鄉產業互補、人才互通、生態共享、文化繁榮,幫助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消費市場擴大,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做到鄉村治理尊重群眾意愿,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鄉村發展惠及更多農戶。
近年來,固鎮縣連城鎮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做強農業全產業鏈,創新推進產城融合一體化,引進重慶上佑集團投資34億元聚力打造景觀農業、科技農業和現代農業,探索實現產業發展、生態治理、文旅休閑一體化均衡發展,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固鎮縣連城鎮黨委書記王力在采訪中表示,要堅持因地制宜,探索農村改革新舉措,激活農村土地、房屋等要素資源,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拓寬增收渠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盛夏時節,在廣袤的田野,農民辛勤勞作,為秋糧生產夯實基礎;瓜果飄香,豐收的希望正在孕育;風光旖旎的鄉村迎來各地游客,給村莊帶來生機……珠城大地正煥發著新的時代光彩。 (融媒體記者 楊露露 李 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