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楊露露
立冬之后,一場降溫一下把氣溫帶入冰點。位于五河縣大新鎮的旺林生態家庭農場芹菜大棚里卻暖意融融、綠意盎然。
種植大戶賈廷林是種菜的老把式,與蔬菜打了20多年交道。7年前,他帶領村民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69畝,建成了高標準大棚107座,發展品牌農業,提供產、供、銷服務,帶領村民“闖”出了一條綠色致富路。
然而,老把式也有新困惑,賈廷林說告訴記者:“現在,蔬菜對于農藥殘留要求高,如何規范使用農藥,確保更安全地上市?”
“農藥使用中存在擅自加大劑量、超范圍使用以及不按照安全間隔期采收農產品的現象,需要依法加強農藥使用監管,促進科學使用農藥。”
“在種植蔬菜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地按照農藥安全期,所謂的農藥安全期是指作物一次施藥至收獲前,農藥殘留量降至食品中規定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所需的時間……”
得知賈廷林的需求,近日,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監管科負責人汪潔和五河縣農技人員朱健康直接來到他的基地。就在大棚里,一場生動的農藥安全期使用規范實用技術課開講了。
日前五河縣松邦農業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里,負責人丁瑩正通過電腦和二維碼打印機,打印一張張自家蔬菜的質量安全追溯碼,“這個二維碼就像產品的‘身份證’,手機一掃,什么信息都能查到。”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正式施行,標志著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從試行推廣提高到法定要求。”汪潔表示,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市深入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農產品追溯管理制度,加大宣傳和培訓,保障農產品從田間走向餐桌全程可追溯。
連日來,五河縣農業農村局整合“2023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培訓”“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全國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等項目資源,動員和組織農技人員開展設施蔬菜“千人指導 萬人培訓”農技提升行動,全力做好秋冬季蔬菜穩產保供、提質增收工作。
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五河縣共開展技術人員進棚指導115人次,指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蔬菜種植大戶76戶(次),開展集中培訓3次,培訓人員280余人(次),量體裁衣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意見40余條,有效提升了五河縣蔬菜生產技術水平,為全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