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賈鐵成
街面上車水馬龍、店鋪門庭若市、市場上熙熙攘攘、百姓安居樂業……近日,記者來到我市東郊的朝陽村,撲面而來的市井繁華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對該村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然而,誰又能想到,幾年前趙連社在接手該村村委會主任時,這里還是個比較落后的農業村。
朝陽村,隸屬于龍子湖區李樓鄉,地處我市東郊城鄉接合部,擁有13個村民小組,人口3000余人,勝利東路穿村而過,是一個處于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村子。2014年,趙連社通過選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此成為該村的“大管家”。
“剛接手村里的工作時,我發現村里存在不少發展短板,而發展滯后的原因大致是村莊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滯后。”趙連社告訴記者,為了扭轉落后的局面,他一上任就召開會議,商討和制定了本村鄉村振興方案和步驟,為全村之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針對村莊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臟亂差,趙連社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帶領村干部和群眾累計硬化了3公里道路,并安裝了37盞太陽能路燈,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同時,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全村衛生“大掃除”運動,對村里的垃圾死角、房前屋后雜物亂堆、溝渠黑臭水體等環境問題進行整治,并修建和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和公廁,不但讓村民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還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作為推動全村持續發展的動力,趙連社把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振興朝陽村的重要抓手。工作中,他帶領村干部深入農家征求村民意見和建議,多次召開會議商討發展大計,最終通過盤活村閑置土地資源等,走出了一條產業振興之路。
“現在我們村既有企業入駐,又有門面對外出租,外加一個露天街市,每年收取的租金就達到百萬元。”采訪中,趙連社對記者說,通過前期調查和商討后,村兩委把村集體所有的20多間門面房重新對外出租,在閑置村集體土地先后建設了3000余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成功招引玻璃制品加工、資源回收、琉璃坊三家企業進駐,還打造了一個露天市場,使得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去年年收入更達到創紀錄的130萬元。
村里的錢包鼓了,民生福利也相應有了保障。從2019年起,趙連社帶領村兩委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先后為460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購買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為66名80周歲的老人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為所有考取本科的大學生給予一次性助學金1000-3000元,為參軍入伍的青年一次性發放5000元獎勵,并為十多個防返貧監測戶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讓發展成果惠及全村群眾,大大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數。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作為有著3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為全村服務都是應該的,這項榮譽也是大家的功勞?!辈稍L中,談及自己榮獲2022年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稱號,趙連社謙虛地告訴記者,下一步,他打算開辟更多沿街門面和廠房,同時組建蔬果和養殖合作社,帶領更多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讓朝陽村發展得越來越好,更讓全村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