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發布客戶端訊(通訊員 吳高翔 陳博)走進位于芡河南岸的石山村,一望無際的田野里麥苗青青、油菜花香,新建成的氣象測報站、病蟲災害測報點、生物滅蟲等硬件設施讓傳統農業實現了向現代農業、智能農業蝶變。近年來,懷遠縣荊山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面布局新型農業生產格局,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為糧食增產提質、農民增收致富夯實基礎。
借助土地流轉的“東風”激發農業發展活力,荊山鎮以城鄉融合發展帶動產村融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圍繞建設糧食深加工創業園、糯稻種植加工基地、蔬菜種植儲運等小型村企融合項目,大力支持今三麥、天雪糧油、淮西米業等龍頭企業開展品牌建設、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打造一批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牌。同時,運用水資源優勢、土地資源和區位優勢被五糧液等“國字號”企業圈定為“原料基地”,集中打造高粱、石榴、羊肚菌等千畝以上特色種植基地,產業覆蓋17個村。
結合農業布局調整,荊山鎮堅持不懈抓產業、搶項目、強基礎。先后建成高標準農田3000畝、農田水利項目56個,建成白蓮坡、石山等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基地40000畝,建成大蔥、瓜果等品牌生產基地10000畝。擴大養殖業,建成稻蝦稻鰍綜合養殖項目2340畝。在荊山鎮濱湖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現場,機械轟鳴,挖掘機、材料運輸車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濱湖村按照“拆危、改舊、建新”的思路,全力打造有“顏值”更有“內涵”的精品項目。
此外,荊山鎮還將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納入高標準農田項目統籌推進,圍繞“一村一品”培育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荊山鎮渦南村利用黨建項目資金,籌建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蔬菜瓜果保鮮冷藏倉儲”轉運站,租賃給蔬菜種植大戶、蔬菜營銷經濟人使用,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2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