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此過程中,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素養與之相匹配。這既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其必然要求。
新時代以來“關鍵少數”的法治素養得到明顯提升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注重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推進法治建設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注重領導干部法治素養的提升,并取得明顯實效。
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新時代以來,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其法治意識和黨的十八大之前相比,在總體上有了明顯提升。在具體工作中,多數領導干部逐漸重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運用。尤其是隨著法治進程的不斷推動和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的不斷提升。“關鍵少數”在面對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時,更多注重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尋求法律依據。在無明確法律規定時,也多從黨內法規、習慣傳統等其他規則體系中尋求相關依據,說明“關鍵少數”的法治意識尤其是規則意識在不斷提升。
權力運行更加規范。在法治意識不斷提升的基礎上,“關鍵少數”在行使權力時,更加注重將權力置于法治之下,以權壓法,以言代法現象明顯減少。權力運行的具體環節更加符合程序要求,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能力明顯提升。同時,“關鍵少數”的權責意識進一步增強,黨的十八大之后,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及其精神的貫徹落實,對公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不斷加強。尤其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之后,權力監督之網越織越密。在這種強有力的權力監督機制之下,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更加審慎對待權力,依法行權也逐漸成為很多領導干部的一種工作習慣,大部分領導干部能夠做到慎用權力、管好權力,并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
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能力不斷提升。隨著“關鍵少數”法治素養不斷提升,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不斷加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建設。在“關鍵少數”的直接推動下,地方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具體決策尤其是重大決策過程中,基本上都能按照黨內法規和相關法律規定要求,按照集體討論、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公眾參與等程序要求,進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能力的不斷提升,既是“關鍵少數”法治素養提升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有助于“關鍵少數”法治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提升“關鍵少數”法治素養的主要舉措
加強法律學習,樹立法治意識。學習法律制度是強化“關鍵少數”法治素養的關鍵之舉。在學習方式上,不應局限于具體法律條文的學習,而應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入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學習內容上,應首先強化憲法學習,且重點學習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同時注重把握法律的基本原則、立法宗旨,以及法律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從而提升法律學習實效。在強化法律學習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樹立法治意識。“關鍵少數”應保持對法治的信任感和責任感,從思想深處認識到我國法律是黨的意志、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統一,相信通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可以實現自己的領導目標。在工作生活中,既要尊重和信服法治,又要對法治懷有敬畏之心,將法治作為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通過實際行動不斷改善法治環境,并將建設法治國家作為奮斗目標。
“關鍵少數”除了在理念上強化對法律的認同,在行為方式上,還應矯正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規范用權,自覺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在具體工作中,確保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徹始終。執法司法部門的“關鍵少數”,尤其要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方面,應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在公正司法方面,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確保案件質量進一步提升。從而實現執法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只有“關鍵少數”依法嚴格規范用權,才能進一步強化法治權威,提升法治素養。
強化法治實踐,培養法治能力。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關鍵少數”法治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法治實踐。因此,應拓寬法治實踐具體方式。一是全面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通過出庭應訴,參加庭審,加強對訴訟程序,法律時限,證據規定等方面的認識,進一步提升“關鍵少數”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積極參加普法宣講,采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弘揚好我國傳統法治文化,積極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三是積極參加信訪維穩,矛盾化解等具體工作,尤其是通過積極介入一些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達到不斷強化“關鍵少數”法治素養,提升法治能力的目的。
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崇尚法治的外部環境
一是提高立法質量。“關鍵少數”具備良好法治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是能夠較好地將法律法規貫徹執行于具體工作之中。如果立法質量不高,所立之法就難以有效落實,“關鍵少數”的法治素養也難有用武之地。因此,應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進一步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確保立法質量大幅度提升。為提升“關鍵少數”法治素養,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基礎。
二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建設狀況直接影響著整體外部法治環境的優劣。如果政府及其部門不能做到依法行政,乃至偏離法治,“關鍵少數”也很難提升法治素養。為此,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同時政府及其部門在實施行政行為中,應嚴格遵守法律保留原則,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通過法治政府建設的不斷推進,進一步提升整體法治環境,為“關鍵少數”提升法治素養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外部支持。
三是強化權力監督制約。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要求,進一步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對“關鍵少數”的權力制約和監督。在權力配置上,防止權力過分集中某些領域或少數群體,形成權力運行的有效制約。在權力公開上,通過信息公開、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司法公開等方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監督重點上,加強重點群體和重點領域監督。對于重點群體的監督,重在對“關鍵少數”中“一把手”的監督。通過發揮民主集中制作用,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對于重點領域的監督,應加強對權力集中、資源密集、審批監管、執法司法等重點領域的監督。在政府和市場關系上,強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理念,進一步減少對微觀經濟領域的干預。同時,還應正確處理好政商關系,排除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通過強化對“關鍵少數”的權力制約和監督,進一步促使“關鍵少數”養成依法辦事習慣,確保權力在法治軌道上正確行使。
四是完善考核任用機制。在干部考核中,增加法治權重,把能否堅持依法履職作為重要導向,促使“關鍵少數”在權力運用的全過程都能做到依法辦事,依法決策。在干部選任上,把更多法治人才選拔充實到領導班子中,對于干部選任中出現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和違規用人問題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紀法責任。從而為“關鍵少數”法治素養的提升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五是樹立全民法治信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此過程中,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應發揮帶頭作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只有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樹立全民法治信仰,才能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圍,為提升“關鍵少數”法治素養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本文是2022年安徽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課題“‘關鍵少數’的法治素養提升研究”(課題編號:QS2022036)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