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首席記者 靳瑾 通訊員 陳長征 文/圖
剛過石榴的采收季,天兆石榴公司的范師傅已經著手采后清園,為來年的豐產穩產做準備了。今年雖然天氣干旱,但公司示范園內的石榴仍然豐收,品質一點不降。“果皮光潔、水分大,味道還好!”他說,這可多虧了省農科院來的科技特派員秦改花和她的同事們。
秦改花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也是懷遠石榴高效栽培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站長和懷遠石榴產業科技特派團團長。“懷遠是我省石榴主產區,也是我的主戰場。”一說起石榴,秦改花就打開了話匣子。目前我省石榴的栽培面積已超過10萬畝,年產量達10萬噸。2017年,秦改花以第一完成人在國際上率先破譯了石榴基因組遺傳密碼,領先國際同領域研究。然而另一邊,馳名中外的懷遠石榴卻因賣相差、不好銷而影響了果農的積極性。這時,秦改花和同事們把工作重點放到了蚌埠。經過多番實驗,針對性地研發了石榴避雨棚及配套栽培技術,通過石榴寬行窄株栽培模式和榴園生草、果實套袋、噴施防日灼劑等提質增效技術,傳統品種“紅花玉石籽”的日灼指數從37.43%降低至4.76%,“白花玉石籽”干腐病發生率降低了26.7%,果實外觀品質明顯改善,優質果率提高了26.10%以上。
秦改花(右一)在向果農介紹石榴新品種
打出農業科技牌,我省也將“石榴優良品種選育與提質增效技術研發與應用”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秦改花和團隊選育出“晶花玉石籽”“瑪瑙軟籽”“妃紅”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榴新品種后,又主動對接果農、合作社及企業推廣種植,現已成為省內石榴產區的主栽品種,更是果農增收的致富果。在此期間,秦改花主持制定了《石榴生產技術規程》等省級地方標準3項,主導研發的“石榴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和“江淮地區石榴避雨栽培技術”,分別作為省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石榴產區進行廣泛推廣。“論文寫在大地上,更有成就感。”秦改花笑著說。
幾年來,秦改花和團隊的步履遍布皖北大地,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7項,培訓果農4000余人次,幫助果農增收近億元,她也因此獲得省級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不久前,省科技廳、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人社廳聯合表彰了100名科技特派員。包括秦改花在內,我市有10名科技特派員受到表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并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將論文寫在廣袤大地上,科技特派員承擔著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引領創新創業、帶動鄉村脫貧致富的任務,他們服務“三農”,助力“兩強一增”行動,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如何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作為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一極,我市廣納賢才,打破行業、單位、地域等傳統選認渠道限制,大幅提升大院大所、骨干企業、鄉土人才比重。我市科技特派員已實現“一對一”服務行政村全覆蓋,形成科技特派團21個,建設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8個。今年9月,我市首批107名大學生科技特派員上崗,在田野中開啟職場第一課,成為服務三農科技隊伍中的新鮮血液。
“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方案》《科技特派員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明確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等7大重點任務,每年統籌安排1300萬元專項資金提供全方位支持。”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還在全省率先設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專項,通過公開競爭、揭榜掛帥等形式,對單個項目最高補助50萬元。與此同時,市科技局與蚌埠干部學校簽署《合作辦班協議》,安排專項經費、開設培訓專班,以此加快提升科技特派員創新意識和能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已與南京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省農科院等共建懷遠糯稻產業研究院、花生產業研究院、玉米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在農業科技企業建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34個、國家星創天地4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8家。科技特派員資源集聚優勢不斷彰顯,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