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首席記者 靳瑾
10月11日上午,環保世紀行采訪團的采訪車在蜿蜒的山路上開了半個小時,才來到位于大洪山腹地的焦山宕口。站在懸崖邊上向下望,落差足有幾十米。宕口四面皆山,底部是一潭碧水,兩岸有挖掘機忙碌作業。
“整個宕口面積305.5畝,是目前修復的大洪山區域最大的宕口。現在做的是削坡除險,清除危巖危石,在兩岸裝護欄,消除安全隱患,平整西岸的土地,進行植綠復綠等。”站在宕口邊,大洪山林場副場長成誠頗為向往地向記者描述著:未來完成修復恢復生態效益后,將打造包含露營基地、房車基地等康養休閑的文旅項目,“那時候你再來看,又不一樣了!”
宕口,《說文解字》里解釋為洞穴、洞屋,在大洪山則意味著盜采礦產留下的礦洞。去年開始謀劃的焦山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今年5月正式啟動,預計本月完成施工。在成誠看來,修復后的焦山宕口其實稟賦優越:依山傍水,且200多畝的水面無論旱澇水線都無變化,作為戶外露營地再合適不過。

曾經一度,大洪山因盜采導致礦產和森林資源被破壞,留下大批廢棄礦山。2017年3月,我市打響大洪山生態環境整治攻堅戰,關閉石料加工廠、拆除違法建筑、整治廢棄礦山、開展植綠復綠。如今5年過去,大洪山區域及周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滿目瘡痍變為生機盎然。
作為我市首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大洪山的修復建設也是摸著石頭向前。“一邊生態修復,一邊保護開發。”馬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焦山項目負責人孫能虎告訴記者,眼下生態修復初顯成效,開發成為擺在眼前的新課題。
“我們最終決定‘以用定治’,而不是‘為治而治’。”孫能虎指著地圖介紹,相鄰不遠的獨山宕口計劃建成游客集散中心,光頭山宕口則用于建設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基地——目前已完成雙工位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臺建設,吸引了專業團隊建設打造10米級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懸停試驗場。整體目標是建造集火箭動力試車、懸停及國防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基地,“工游兩宜”。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馬城鎮、國有大洪山林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禹會分局已抽調專人成立聯合監管隊伍,專職監管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從綠意蔥蔥變滿目荒蕪,到植綠復綠,再到投身市場,三次顛覆性的變化不僅是大洪山的前世今生,更映射環保理念的變化。如今,大洪山林場正在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通過招商引資、筑巢引鳳,創新林業經營機制和投融資方式,統籌謀劃中草藥種植、花草果木、森林康養、文旅拓展、運動健身、動植物生態園、科普研發等功能布局。加快礦山修復和植綠復綠的同時,發展鄉村旅游、休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以全面提升區域生態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