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年福燁 通訊員 田冰霜
走進五河縣東劉集鎮農民工創業產業園的五河信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十余臺龍門短切機、流水床、脫水機轟鳴作響,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從事手工分揀玻璃纖維絲、浸潤劑浸泡、甩水脫干、短切等流水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五河信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東劉集鎮“歸雁工程”引回的新材料制造重點企業,主要從事玻璃纖維制品的加工制作,創始人劉和平正是東劉集鎮劉集村人。
“家鄉發展潛力巨大,廠房標準化建設、配套服務、優惠政策不比外面差。在家辦廠能保證收益的同時還能帶動父老鄉親就業,我很有成就感!”談及返鄉創業歷程,劉和平介紹,起初,他是在山東辦廠做玻璃熔塊生意,幾年的打拼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也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2019年春節,他回老家過年時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到村民對增收的強烈期盼,心里萌發出帶動父老鄉親增收致富的想法。
“玻璃纖維制造工藝簡單,主要依靠勞動力,外面人能做家里人也能做,這錢讓外面人掙不如讓家里人掙!”沒過多久,東劉集鎮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找到他,向他介紹在家辦廠優惠政策、農民工創業產業園廠房情況以及在家村民勞動力資源優勢,劉和平聽得心潮澎湃,雙方一拍即合。說干就干!同年4月,劉和平成立五河信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駐東劉集鎮農民工創業產業園。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獲得總計3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及用地,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目前,企業玻璃纖維日產量在13到15噸,暢銷至寧波、長沙等多地,年產值可達2000余萬元。
“在這上班每天有240元到600元的收入,工資比我在外面上班還高,關鍵還不耽誤照顧家里,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能人回家辦廠。”東劉集鎮盧圩村村民盧永從建廠初期就在這上班,他說多虧了這些鄉村振興“領頭雁” 提供就業崗位。像盧永這樣的工人,廠里還有50余名,均來自周邊村莊,都能實現穩定增收。
在劉和平的辦公室,掛著一枚2021年工業企業納稅大戶的榮譽獎章。企業已于2021年成功申報為五河縣規上企業,年納稅超100余萬元,納稅對劉和平來說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光榮。不僅如此,劉和平還十分熱愛公益事業、關心公共事業發展。疫情防控期間,他及時捐贈物資慰問一線防疫人員,平日里周邊生活困難家庭他也上門捐款慰問,還為村里大病救助項目籌集資金。我們這一代人對生養我們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回鄉創業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劉和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