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訊(融媒體記者 陳昂文/圖)鄉村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更為鄉村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鄉村教育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政協委員陸鈺通過走訪和調研發現,我市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仍舊存在,鄉村教育仍然是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
固鎮縣連城鎮中心小學的學生正在使用平板電腦上課。
對此,陸鈺建議,優化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一是統籌規劃農村義務教育布局,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布局融為一體。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務成型的農村地區合理布局寄宿制學校。穩步推進撤點并校,整合教育經費和教師編制,努力保障農村學生就近入學、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二是選擇條件成熟的農村學校,作為“小班化”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基地,開展農村小班化教學教研試點,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推廣素質教育,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
優化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繼續采取“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的辦法,落實鄉村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使每一所鄉村學校都成為合格學校。推進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學生食宿條件和學校衛生設施。強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要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充分利用好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加大緊缺學科教師配置,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進一步完善“縣管校聘”制度,打破城鄉校際壁壘,實現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
各級政府應優先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把工作重心轉向農村薄弱學校治理,使農村薄弱學校能夠獲得比城鎮學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補充,動員和鼓勵骨干企業、社會團體、知名人士等積極支持農村教育事業,幫助農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推進農村學校功能教室、操場的建設和學生宿舍的改造,適時更新農村學校的計算機配置,切實改善農村學校教學設施設備條件,努力縮小學校間辦學水平的差距,促進農村教育教學條件持續優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