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訊(記者 陳瑤 實習生 祝怡祺)“村里到底有多少耕地?”“溝渠有多長?”“垃圾桶擺在哪合適?”……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村社區化建設需要客觀、準確、高效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最近,市勘測設計研究院試點了鄉村振興“一張圖”,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
為全面直觀了解固鎮縣任橋鎮泰山村自然資源基礎現狀,摸清掌握村里現有的住宅、道路、耕地等自然地理要素面積和分布情況,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組織安排技術人員到泰山村開展“航測·助力鄉村振興騰飛”測繪工作。技術人員對泰山村村域約8平方公里范圍進行了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構建了全要素實景三維模型。
“實景三維模型具備很高的真實性,可以完整的、無差別的高精度還原真實世界,最高分辨率達到了0.03米,且可直接進行高度、長度、面積、體積、角度、坡度等數據測量。”負責此次測繪的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王保國介紹,鄉村測繪可以提供多層次、多維度、多種類、多時態的地理空間數據服務,實現空間規劃、政務信息、鄉村產業、鄉村生態等“一張圖”資源的集成展示,為全面、準確掌握我市各類鄉村振興信息資源、進行掛圖作戰指揮提供“施工圖”。
“作用特別大,幫我們摸清了村里的家底,大到鄉村規劃,小到一個垃圾桶該放在哪,都很直觀。有些事在村里住一輩子也不知道,但飛機上天看得一清二楚。”泰山村村支部書記劉建廠說,此次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為村里開展的“航測·助力鄉村振興騰飛”測繪工作,準確搜集了泰山村的地形地貌等自然資源空間信息,為村里的資源普查、數字鄉村、環境整治、社會治理、旱改水、高標準農田、鄉村規劃等,提供了直觀可靠的圖像依據和基礎數據支撐,切實為產業發展、村莊建設提供了依據。
“泰山村‘振興藍圖’我們來摸底。”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會繼續發揮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將這種服務鄉村振興的模式進行復制、推廣,為鄉村振興服務,讓更多的村鎮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