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龐貴軍
“路平了,也寬了,不管是開車還是孩子走路都安全多了,上街趕集,送貨進出村也方便了,真好!”固鎮縣湖溝鎮王洲村村民劉金燕看著即將通行的水泥路笑得合不攏嘴。
湖溝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陸軍國接過劉金燕的話說,這條865米的道路提質改造工程,是王洲村的蔡莊、于河套、瓦坊組通往主路的水泥路,不僅解決了150戶489人的出行困難,也有效帶動三個自然莊種養業發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溝鎮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有力推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為民辦事有熱度
鄉村要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一環。近年來,湖溝鎮黨委通過實施扶貧項目(道路工程),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但部分通往村民組的道路仍然是土路泥路,晴通雨阻,限制了村民的出行,更制約了村域經濟發展。
湖溝鎮在有序實施自然村(組)通硬化路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先后投入8690萬元,修建85公里的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保障汽車、拖拉機以及大型機械的暢通。

中心村衛生室醫生李玉紅為李定平測量血壓。龐貴軍 攝
7月18日,一場強降雨讓瓦疃街商戶王從軍擔憂不已,天一亮他就來到商鋪前,看到往年發生內澇的地方沒有積水,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瓦疃街沿線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由于方前路逐年改造升級,形成沿街店面低于路面情況,有的地方甚至達到六七十厘米的落差,加之排水管網建設年代久遠,長期得不到養護維修,一出現強降雨天氣,街上就會發生內澇,污水漫溢,部分路段甚至沒至膝蓋。商鋪內因倒灌進來的水,每年都會給經營戶造成一定損失,同時也給車輛和行人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為徹底解決瓦疃街排水問題,湖溝鎮從去年7月開始,開展瓦疃居委會內排水管網檢測工作,對轄區內主次干道排水管線進行把脈問診,及時疏通堵塞的排污管道。并投入一百四十余萬元,在地勢較低、容易積水的瓦疃街主干道施工建設三千多米排水管網,惠及群眾350戶,1800人。
“從去年10月底投入使用至今,瓦疃街再也沒有發生過積水。”瓦疃居委會書記陳聯旺說,“為確保汛期排澇設施和排水管網正常運行,俺們嚴格落實汛期在崗值班制度,及時發布天氣預警信息,對街道內排水設施進行定期管理養護。”
便民服務有溫度
在湖溝鎮馬樓村,老百姓心里是亮堂堂的,為啥?
去年底,馬樓村村民在“一述兩評三議事”村情報告會上提出了“村里幾條道路都修好了,文化廣場也建成了,就是沒有路燈,這黑燈瞎火的,出去遛遛,跳個廣場舞,太不方便了。”
什么時候能夠安裝路燈,成了馬樓村村民一件心事,也成了村“兩委”維護群眾利益的一件大事。
馬樓村“兩委”在充分征求黨員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經集體研究討論,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對路燈安裝問題進行商議決議,利用一事一議項目,籌措資金8.4萬元,于今年8月底安裝42盞路燈,馬樓村的朱圩、趙莊組2個自然莊實現亮化全覆蓋,受益群眾 480人。

2020年8月,瓦疃街排水管網施工現場。路東 攝
村民陳丹丹說:“俺們在報告會上提的建議,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村里都能很快給俺們解決,現在,路亮堂了,俺們的心也是暖暖的。”
一年來,湖溝鎮大力實施農村道路亮化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33.8萬元,安裝路燈1465盞,74750米農村干線公路實現亮化。尤其是今年,這個鎮投資316.9萬元在村(居)道路上安裝新型清潔能源路燈1169盞,成為夜晚最亮的“星”。
一盞盞路燈,照亮了寧靜的鄉村,也照亮了百姓的心坎。這樣的暖心工程在湖溝鎮遠不止于此。
走進改造后的中心村衛生室,百日菊、鳳仙花開得正艷,150平方米的區域內,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公共衛生室“五室”俱全,發熱病人就診流程、鄉村醫生行為規范、傳染病報告制度等一一上墻,健康一體機、電磁波治療器、藥品陰涼柜等醫用設備安放有序,形成了預防、治療、康復于一體的診療模式,基本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高壓134,低壓85,血壓還是穩的,但要注意,平時不要吃咸了,沒事多出門走路活動活動……”醫生李玉紅做好登記叮囑李定平。
“俺是肝上的病,有點小毛病在衛生室就能解決,況且家里父母有慢性病,衛生室醫生還到俺們家走訪,免費測血壓,問問用藥情況。”李定平說,“衛生室就在家門口,過來看病非常方便,這是政府給俺們辦得惠民好事。”
一年來,湖溝鎮先后爭取縣級資金兩百余萬元新建衛生室5個,下一步,將投入五百余萬元再建11個衛生室,實現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完善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推進健康鄉村振興建設。
利民規劃有遠度
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命脈。當前的土地承包制度,在極大解放農村生產力的同時,也留下了農戶承包地塊農地零碎化問題,阻礙了土地的流轉和農業的機械化生產。
今年初的蘭石居委會八里村“一述兩評三議事”村情報告會上,黨員代表單永香、村民單鵬提出,“家里的十幾畝地分成好幾塊,地不好旋、不好耙不說,還經常為地邊的事發生爭執,土地利用率低,效益也低,新聞上說‘一戶一塊田’好,俺們啥時候也能開始干?”
隨后,湖溝鎮黨委班子成員在“四級書記”帶領萬名干部下基層“訪民情、解民憂”活動中,陸續收到村民對“一戶一塊田”的訴求意見。為此該鎮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一戶一塊田”事宜,結合有關政策完善方案。
前期運作中,這個鎮發揮“一組一會”制度和“一述兩評三議事”村情報告會制度作用,尊重群眾創新意見,于蘭石居委會三里組、八里組先行試點。
三里組王桂孟家里有八塊地,面積38畝,原來每畝地租金是400元,實施“一戶一塊田”后,9個種糧大戶找上門來,給出了每畝地700元的價格。
“俺沒想到,這地并過以后,還多了1萬多塊錢。那天種糧大戶到俺家看俺不會用支付寶,立馬掏出現金……”三里組第一理事會理事黃兵接過王桂孟的話說,“俺家二十多畝地實行‘一戶一塊田’后,雖然沒對外出租,但自己種,每畝地每年要減少100塊錢以上的成本,劃得來!”
目前,湖溝鎮已完成集賢村一組、蘭石居委會三里組和八里組、單圩村后七里、楊圩村楊圩組和劉頭組、大橋村張郭組7個自然莊,面積5356畝的“一戶一塊田”改革工作。瓦疃居委會、李樓村、鄭圩村等18個村組先后召開“一戶一塊田”征求意見會,一萬八千余畝土地即將實施“一戶一塊田”。
破立并舉,合零為整。湖溝鎮在“一戶一塊田”工作中,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相結合,既解決了田地零散問題,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又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相得益彰。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利民項目。湖溝鎮按照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間道路和排水及附屬工程等內容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目前,這個鎮高標準農田治理面積達15000畝,畝均投資1500元。疏浚大溝2條、新建橋涵210座、新打機井140眼、新建田間4米寬混凝土道路11條,長9.677公里、新建蓄水壩1座,生態護坡300米、栽植高桿女貞1930株,紅葉石楠1930株。在今年的夏季抗旱排澇中,這些農田基礎設施發揮了巨大作用。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俺們實地測算過,每畝高標準農田小麥比普通農田小麥多出90公斤左右收成,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等級。”湖溝鎮水利站站長路東告訴記者,到2022年底,全鎮14萬畝農田將建成8.2萬畝高標準農田,成為農民愿意種的“穩產田”“高產田”。
“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實際行動。”湖溝鎮黨委書記程強表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健全為民服務長效工作機制,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繪出民生福祉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