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發布客戶端訊(記者 尤靖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擘畫“十五五”發展藍圖時,明確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在蚌埠這片創新沃土上,安徽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深耕實業、攻堅突破的生動實踐。
“嗡嗡嗡……”走進位于蚌埠的童仁智能科技產業園,無人機實訓場上,學員們正操控設備完成精準懸停、航線巡航等動作;研發車間內,工程師們專注調試著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清洗掛載部件;算力中心建設工地上,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推進外電工程,一派熱火朝天的實干景象。
童仁智能作為從通信配套業務起步的本土企業,歷經十余年轉型創新,已構建起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智慧農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產業生態,成為蚌埠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范本。
時間回溯到2010年,彼時的童仁智能聚焦通信工程建設,為國內三大運營商提供地下通訊光纜、信號塔等配套服務。隨著通信基礎設施逐步飽和,市場增長陷入瓶頸,企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行業紅利消退時,主動轉型才有生路。”該企業負責人童銳在采訪中回憶,正是基于這樣的清醒認知,企業果斷啟動戰略調整,在蚌埠落地28畝產業園區,逐步拓展出四大新興產業,開啟了從“單點配套”到“生態布局”的跨越。
如今,漫步童仁智能產業園,產業布局錯落有致。從無人機培訓學校的理論教室到智慧農業的菌菇種植方艙,從通信管網運維中心到即將投用的算力數據中心,昔日單一的通信配套企業,已蛻變為覆蓋“算力 +低空+農業”的綜合性科技企業。憑借持續創新,企業先后斬獲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等12項省級以上榮譽,2023年多個應用場景入選蚌埠市數字經濟典型案例,企業用轉型實效詮釋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依托全產業鏈閉環優勢,童仁智能成功在馬鞍山、蕪湖、杭州等地落地多個無人機應用項目,實現技術價值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11月8日,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與持證駕駛員組隊參與杭州西湖風景區菊花節綜合執法首飛任務,全程啟用自主飛控系統,圓滿完成空中巡查秩序維護等任務,獲當地政府高度認可,實現“蚌埠技術+蚌埠人才”的雙重輸出,為本地產業品牌打響了知名度。
“我們的無人機不用頻繁換電池,直接接電作業,續航難題徹底解決。”在實訓現場,企業技術人員展示著自主研發的成果。這項歷經半年研發的創新技術,避免了傳統無人機作業50分鐘續航的局限。
在算力領域,該企業投資建設的500P級算力中心,創新采用“杭州孵化+蚌埠落地”模式,在杭州設立孵化基地,為長三角中小企業提供6個月免費算力服務,綁定未來合作需求,有效破解了“建而不用”的困境。據了解,該算力中心預計明年10月即可正式運營。
在企業園區內,整齊擺放的菌菇智慧方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傳統露天種植模式受氣候影響大,蘑菇年產量波動幅度達30%,且存在病蟲害防治難等問題,通過智慧方艙‘移動菇棚’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從‘看天吃飯’到‘看屏作業’的轉型升級。”童銳表示,企業自主研發的種植方艙,將30平方米空間的土地利用率提升至傳統種植的10倍以上。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手機APP即可實現全程調控,徹底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限。目前,菌菇智慧方艙項目已與浙江安吉洽談合作,計劃結合民宿產業打造“采摘+體驗”新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從本土發展到跨省布局,童仁智能的創新之路,正是蚌埠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作為土生土長的蚌埠企業,我們始終希望能為家鄉發展多作貢獻。”童銳表示,未來將繼續扎根蚌埠,在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領域深耕細作,也期待在政企協同發力下,蚌埠能涌現更多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增長點,形成“企業敢闖、政府敢為、創新驅動、產業繁榮”的良好發展格局。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宏偉藍圖,安徽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動實踐,正是這幅宏偉藍圖在蚌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精彩縮影。從通信配套到多元生態的跨越之路,為眾多處于轉型關口的蚌埠企業和各級政府部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轉型突圍,源于前瞻視野與主動求變。面對通信基礎設施市場飽和,童仁智能沒有固守舊域,而是以“主動轉型才有生路”的清醒認知,果斷布局新賽道。這種敢于打破路徑依賴、勇于自我革新的魄力,是企業能夠在市場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從無人機研發應用,到算力中心建設,再到智慧農業探索,其每一步跨越都精準踩在了新興產業的鼓點上,展現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戰略前瞻性。
生態布局,勝在系統思維與融合賦能。童仁智能的成功,不僅在于選擇了正確的賽道,更在于構建了“算力+低空+農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算力為低空無人機和智慧農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撐;無人機技術賦能智慧農業的精準管理與高效作業;智慧農業的實踐又反哺技術迭代與應用場景拓展。這種產業間的交叉融合、相互賦能,形成了“1+1+1>3”的聚變效應,有效激活了多賽道的發展動能,正是新質生產力強調的創新驅動、內涵式增長的體現。
科技賦能,重在破解痛點與創造價值。無論是解決無人機續航難題的接電作業技術,還是破解算力“建而不用”困境的“杭州孵化+蚌埠落地”模式,抑或是提升土地利用率十倍、讓農業“看屏作業”的智慧方艙,童仁智能的每一項創新都直指行業痛點與應用需求。這種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市場價值為目標的研發理念,確保了科技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夠切實轉化為提升效率、優化體驗、開拓市場的強大引擎,實現了技術價值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在于創新,根本路徑在于實干。期待蚌埠在政企協同合力推動下,能涌現更多像童仁智能這樣敢于探索、善于創新的市場主體,共同營造“企業敢闖、政府敢為、創新驅動、產業繁榮”的生動局面,讓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更廣闊的基層實踐中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推動更多前沿技術、創新項目、優質資本在蚌埠落地轉化,助力蚌埠加快打造“淮河明珠、智造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