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蚌埠市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五年。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認真落實總分行部署安排、省分行與蚌埠市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做實做細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實際行動當好服務蚌埠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書寫了與地方同發展、與百姓共奮進的動人篇章。
五年來,該行本外幣存款日均余額從2020年末的189.10億元增長至2025年9月末的266.21億元;貸款余額從146.47億元增長至310.72億元,增幅達112.13%,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展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擔當。
黨建引領把方向,筑牢發展“壓艙石”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始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將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和治理效能。分行黨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五年來累計開展“第一議題”學習190余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00余次,支部集中學習近2000次,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組織建設方面,分行黨委創新實施“五同工作法”,將黨的建設與經營管理做到同規劃、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同提升。通過建立黨委班子成員基層聯系點制度,實現21家基層營業機構聯系“全覆蓋”,班子成員每周赴基層參加晨會及周例會,現場解決基層實際問題,黨建工作要求在全行落地生根。
分行黨委大力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截至2025年9月末,全行中層管理人員中“85后”占比達55.7%,干部隊伍年齡結構持續優化。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壓實“四責協同”,每年組織召開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工作會議,組織基層黨支部書記簽訂《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書》,五年來累計開展各類警示教育活動200余次,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精準滴灌實體經濟,助力產業"強筋骨"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緊密圍繞蚌埠產業發展規劃,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支持地方重點項目建設、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310.72億元,較年初增長37.33億元,增幅13.65%;四行貸款市場份額達19.90%,較年初提升0.69個百分點。
為了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該行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傳感等蚌埠優勢產業,為企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如2025年初,在了解到某制造業企業擬建設氧化物能源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后,迅速成立項目工作小組,主動上門對接企業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2月即順利完成項目貸款審批。該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GW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效率最高可達60%以上,對發展和利用清潔能源、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服務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方面,該行針對產業“輕資產、高成長、技術密集”特點,創新推出“科技貸”“線上科創貸”等專屬金融產品。五年來,累計支持智能傳感器企業超20家,貸款投放從2020年的0.3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2.8億元。其中,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該行定制化服務方案,為產業鏈注入持續金融動能,助力產業加速集聚。
在科創金融領域,截至目前,該行科技金融貸款較年初新增9.8億元,增速達35.66%;戰略新興產業貸款較年初新增11.85億元,增速達24.72%。通過設立科創企業服務專班,配備專職客戶經理,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綠色金融繪底色,服務轉型“可持續”
綠色金融是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國銀行蚌埠分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加大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治理等領域的信貸支持。截至目前,該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較年初新增14.71億元,增速高達46.86%,持續顯著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2025年7月,該行成功發放全省首筆建材行業“節能降碳+公正轉型”可持續發展雙掛鉤貸款,金額500萬元,支持某智能玻璃有限公司轉型升級。在人民銀行蚌埠市分行指導下創新運用的這一雙掛鉤模式,將貸款利率與“碳排放量”和“年度職工技能培訓次數”兩個關鍵指標進行掛鉤,突破了單一指標掛鉤的傳統模式,既激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及高效設備等方式主動減排降碳,又關注員工技能提升和公正轉型,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該行還積極支持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大力推廣“環保貸”“節能減排貸”等特色產品,五年來累計支持綠色項目50余個,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了金融力量,在2025年上半年蚌埠市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估工作中榮獲“優秀”評價。
普惠金融潤小微,踐行責任“顯擔當”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始終將普惠金融作為服務民生、支持小微的著力點,持續推動普惠貸款“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貸款余額較2020年增長37.26億元;戶數較2020年增長4608戶,實現了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的“增量擴面”。
如“三農”領域,該行創新運用“農業保險+信貸”業務模式,與省農擔、國元農保等業務單位開展深度合作,打造“風險共擔、多方賦能”的服務生態,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省農擔在保戶數730戶,業務余額2.6億元。2024年,該行還成功落地全省首筆“糧食收購貸”,通過實地調研企業經營場景、優化擔保方式,實現了貸款從申請到放款的一站式服務。該產品累計支持糧食收購企業超百家,為普惠金融支持農業產業探索了可復制的“中行模式”。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較年初新增6.04億元,增幅9.11%。
在減費讓利方面,該行積極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普惠型小微企業平均利率較上年下降37BP,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推動了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貿易金融暢通道,助力開放“新高地”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還充分發揮國際化、多元化優勢,全力服務蚌埠對外開放新格局。截至2025年9月,該行國際結算市場份額較2020年提升11.77個百分點;跨境人民幣市場份額較2020年提升28.68個百分點,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成立以來,該行積極開展業務創新,落實各項金融創新政策,多項業務實現全省、全市首發。2021年《推進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實施當天,該行即成功辦理全省首筆簽約幣種與提款幣種不一致的借入外債業務。該行還落地了全市首筆經常項下優化單證審核的國際匯款業務,在新政出臺后幫助企業采用電子單據模式,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成功辦理全市首筆外幣NRA賬戶結匯業務;為蚌埠自貿片區重點招商引資的外資企業辦理全市首筆大額外幣存款分層計息產品,滿足了企業外匯資金保值增值需求。
2025年以來,該行積極響應《國家外匯管理局安徽省分局關于開展資本項目兩項便利化試點的通知》要求,落地“銀行直接辦理外債登記試點業務”,成功為某食品企業辦理外債簽約登記。截至2025年9月末,累計落地貿易融資新產品出口商貼2.42億元,融易信業務485萬元。
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該行憑借豐富的產品線和專業的服務團隊,為全市進出口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結算服務,跨境人民幣業務量從2020年的1.56億元增長至2025年9月的35.54億元。
養老金融暖民心,守護最美“夕陽紅”
面對人口老齡化形勢,中國銀行蚌埠分行積極布局養老金融,打造“歲悅長情,中行相伴”服務品牌,全面提升適老服務水平和養老金融供給能力。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服務老年客戶超40萬人次,個人養老財富管理規模突破130億元。
作為蚌埠地區社保主代發銀行,該行每月為全市超8萬名退休職工提供安全高效的社保資金代發服務。在適老服務方面,該行一方面升級手機銀行老年版功能、加強數字化適老服務,一方面深化適老服務標桿網點建設,確保不熟悉智能設備的老年客戶順利辦理業務,還持續推進與市人社局、民政局合作,打造“社保+養老”服務模式,并積極為行動不便的老年客戶提供上門服務。該行全面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在養老規劃基礎上進行資產配置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個人養老金開戶數超3萬戶。
此外,該行還積極協辦《銀發專列·蚌埠號》專版,定期深入社區、老年大學舉辦老年主題活動,組織開展金融知識講座、反詐宣傳、中銀99銀發節及反假知識普及等活動,五年來累計開展老年客戶專屬活動300余場。
數字金融賦新能,智慧服務"更便捷"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緊跟數字化轉型趨勢,大力推進科技賦能,優化線上服務體驗,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手機銀行注冊用戶數較上年新增4.81萬戶;通過AI遠程銀行服務客戶近25萬戶,金融資產規模超70億元。
該行積極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智慧食堂、智慧校園等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落地36個項目,開創了數字金融服務合作的新模式。在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該行優化外卡受理范圍和外卡取現、兌換等各類支付服務的使用流程,成為蚌埠市首批可通過證卡融合集成系統為境外來華人員辦理社保卡的商業銀行。同時積極踐行“服務無國界”理念,提供外卡支付與貨幣兌換服務,為外籍人士在蚌生活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6月22日,備受矚目的“跨境支付通”服務全國正式上線。就在當天,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在中國人民銀行蚌埠市分行的指導下,成功辦理了安徽省首筆“跨境支付通”個人跨境匯款業務,實現資金“秒到賬”,標志著安徽省跨境支付便利化服務邁上新臺階。
在數字普惠方面,該行創新推出“線上科創貸”等數字化融資產品,極大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效率。
砥礪奮進五載路,揚帆起航新征程。回顧“十四五”,中國銀行蚌埠分行以金融活水服務實體經濟,以創新驅動助推對外開放,以責任擔當踐行金融為民,在珠城大地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動人篇章。該行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度融入蚌埠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集團化綜合化經營優勢,做大做強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進一步鞏固在外向型經濟領域的金融服務領先地位的同時,為加快蚌埠振興貢獻更多中行力量!
融媒體記者 郝玉琳